圣地灵旅
天父的花园—多加
店铺林立的“苦路” 一早,太阳凶猛。上午的行程是走“苦路”,即两千多年前,耶稣走向十字架的那一段路,现在被分成了14站。第1站是耶稣被宣判死刑的地方,如今是一所伊斯兰学校,平时不对外开放。 我们是从第2站开始的。站在天主教圣方济各会的教堂前,已是人潮涌涌。旁边的一面墙,开满了白花,灿烂夺目,引得很多人在那里拍照。 抱着灵修的心来,却发现完全静不下来。耶稣第一次跌倒、耶稣看见他的母亲玛利亚、西门帮助耶稣背十字架、耶稣第二次跌倒……跟着大部队,一路走,一路听讲解,也一路被各种声音吸引过去。 这条路俨然已成为一个偌大的集市,两边店铺林立、吆喝声此起彼伏。波兰小教堂、亚美尼亚教堂、希腊修道院,各个门派的教堂都集中在这里;拉比、神父、穆斯林、基督徒,也以各种方式来朝圣。一站一站走过去,看着那些罗马字的标记,拍照、留影,完全像个看客,既没有体会苦的意愿,也没有受苦的心志,岂不和当年的以色列人一样? 我魂游象外,我的主在哪里呢? 圣墓大教堂 恍惚间,就到了圣墓大教堂—“苦路”的最后一站,说当时耶稣被安葬于此,3天后从这里复活。看着那人山人海,我有些却步。但让我好奇的是二楼窗外的那个梯子。 原来,这座教堂由3个教会(罗马天主教会、亚美尼亚使徒教会、希腊正教会)、6个教派(罗马天主教、希腊正教、亚美尼亚人、叙利亚正教、科普特基督徒和埃塞俄比亚人)共同管理。由于教派纷争厉害,1757年国际仲裁组织判定,以当时争端发生的范围为永久界线,算是“停火协议”。教堂内每一钉子、蜡烛、石头都登记在案,分归各个教派所有,有些是共管区。 而二楼窗外的梯子,据认为属于亚美尼亚使徒教会,被称为“现状梯子”,与1757年奥斯曼帝国苏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一世颁布的现状诏书有关,没有另外5个教派的同意,均无权移动、重新排列或改动任何财产。根据保禄6世在1964年颁布的诏书,梯子将留在原处,直到天主教与东正教达成合一之时。 从教堂正门望去,前面的院子属于希腊正教,而通往前院的楼梯属于亚美尼亚教派。关键是楼梯最后一级台阶是属于院子的延伸部分还是楼梯,两派的争执从未停止,甚至在1920年有两位教士因此被杀。 由于彼此缺乏信任,12世纪以后,教堂大门的钥匙就掌管在一个阿拉伯望族手中,每天早晨由阿拉伯少年负责打开大门。 里面的“乱象”更让人讶异。教堂被人为切割成不同的区域,右转上楼梯是当年的各各他山,罗马人选择的高地,属于罗马天主教会;耶稣的空墓,由希腊东正教士守卫;而曾经放置耶稣身体的那块石板,不知属于哪一派,被视作圣物,无数的人在那儿,抚摸、亲吻、叩拜,甚至掏出贴身带的信物,在台面上翻来覆去摩擦,让东西的每一面都接触到石头,好像在“开光”;另一拨人还在排队买蜡烛,烛台上烟雾缭绕…… 转了一圈,我就混乱不堪地跑出来,心一阵阵紧缩,急需一口新鲜空气。不,我的主不会在这里。当年上了十字架的耶稣,看到这情景,他的心该是多么忧伤痛悔啊! 罪的本源 章伯斯说,“罪的本源并非指错失或道德的败落,而是自我实现的倾向—我是自己的神,就是对自我主权的把持”,因这把持,党派纷争、教会分裂、战争不断,把真正的神变成了偶像。一切与耶稣有关,又似乎与他无关;人们因耶稣而拜,拜的却是他躺过的石头、钉过的十字架、埋过的坟墓……圣经上的明令禁止,人们却做得那么习惯而自然。 《认识至圣者》一书中说道,“信仰是回到上帝的本性,他所关注的不是上帝在受造界行走的脚印,而是行走在这些道路上的那一位本身。” “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灵和诚实拜他,因为父要这样的人拜他。”“神是个灵,所以拜他的必须用心灵和诚实拜他。”真正的敬拜是委身、跟从,是学习他的样式、活出他的生命和品格,因为他是和平的君、合一的神、连络整齐的主。 花园冢 午后,走进花园冢的刹那,我不禁感叹,“哦,是这里了!”一个花园,小到几分钟就可以转一圈,但树木繁茂、花竟自开放、满园馨香。据考证,这里是财主约瑟的花园,那个小小的洞,就是曾埋葬主耶稣的墓穴。1892年花园冢协会于英国创立,筹集基金,将花园买下直接管理,并建成现今的模样。 墓穴很小,要弯了腰才能进,里面只能容两个人,除了墙上的一个标记,空无一物。站在那儿,我的心顿时无比地清洁、安宁。 一位优雅的女士,带我们做了简单的参观,大家就在花园的一角坐下。阳光依然炽烈,但树荫下清风徐徐,似乎整个世界都静止了。每个人都沉浸在一片静谧中。 “主耶稣被卖的那一夜,拿起饼来,祝谢了,就擘开,说,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舍的。你们应当如此行,为的是纪念我……”闭着眼睛,静静地听,默默地祷告,老师带我们领圣餐。 拿起饼、举起杯的那一刻,我的心突然涌动不止,一行热泪夺眶而出,主啊,我知道,你在这里! “宝贵十架的大能赐我生命,主耶稣我俯伏敬拜你;宝贵十架的救恩,是你所立的约,你的爱永远不会改变……”我们轻轻地唱着赞美诗,歌声在花园里飘。主啊,你已经复活,在天空、在云彩、在树木花草里,在光中、在风中、在我们的脚掌所踏之地;主啊,我举起我的心来敬拜你,因你活着,我不再害怕;因你活着,我才有永远的盼望。 “我是英国人,但与中国很有渊源,1926年,我的母亲出生在上海,父母都是宣教士”,那位优雅的女士,名叫Maureen Grimshaw,向我们娓娓道来她的经历。她说,很感谢神,上大学时被圣灵感动,内心火热,知道了自己毕生的愿望:被神使用、为主而活,今年超过60岁了…… 在她讲起这段话时,我猛然醒悟,4年前就在这里,就是她,曾那么深地打动我,激起了我服侍的心,定意要像她一样,一生为主使用;可一回来,工作、家庭各样繁杂的事,又让我很快淡漠了,而她在这里迎来送往,一批又一批…… 我知道,她会一直在这,因为她已在天父的花园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