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课 义人与恶人的对比(5657章)

 

一、守安息日的问题(561–8

安息日是耶和华和的子民在西奈山立约时所定的记号(出3112–16),十诫的第四诫(申512–15)。安息日为耶和华子民世代遵守,但是在被掳之地,守安息日成为挑战。

 

A. 谨守安息日(561–2

公平公义在原文中同义,与救恩有密切关系(561)。耶和华吩咐以色列民要守安息日,并且禁止己手不作恶可见守安息日不干犯不作恶是同一件事。持守安息日的人就有福。

 

B. 外邦人和太监的忧虑(563

申命记清楚列明不获准进入圣会的人(申231–7),其中包括外邦人和身体残缺的。以色列人被掳到外邦,有的娶了外邦女子为妻以斯拉尼希米都曾处理这个问题(参拉101–5;尼1323–27)。渴慕敬拜耶和华的邦人和太监能否进入圣会?答案是肯定的。

 

C. 蒙耶和华记念的外邦人和太监(564–6

原来凡守约、谨守安息日行公义公平的,即使是外邦人或太监,他们的名字都蒙耶和华记念,都被视子民,可以守安息日。

 

D. 外邦人藉守约成为子民(567–8

守安息日与守约的外邦人可以成为神的子民,进入耶和华的圣殿及会中敬拜。昔日耶和华与子民立西之约,原为拯救万民。耶和华更要招聚被掳回归的子民与外邦人归并为一个敬拜的群体。

 

二、耶和华对领袖的指责(569–572

A. 以色列领袖的罪(569–12

经文用野地和林中的走兽作比喻,指出领袖没有尽上牧人守望者的责任(5611他们没有知识,不知分辨,偏行己路,只谋求自己的利益。

 

B. 领袖失职的后果(571–2

领袖没有尽上自己的责任守护羊群。他们的失职带来义人的死亡,虔诚人被收去。

 

三、拜偶像的罪(573–21

A. 领袖的悖逆(573–10

经文以奸淫描述领袖的悖逆。他们在信仰上对耶和华不忠,随从迦南的宗教,包括在山谷石洞杀子,行耶和华所憎恶及禁止的事。

 

B. 痛悔的人得安慰(5711–15

领袖不敬畏耶和华,犯罪悖逆,成为百姓的绊脚石;即使他们哀求也是徒然。有投靠耶和华心灵痛悔谦卑的人必得安慰。这是得救之途。

 

C. 耶和华的安慰、引导和医治(5716–21

行恶的领袖和谦卑痛悔的人成为强烈的对比。有谦卑的人才能体会及经验神的安慰、引导及医治。至于行邪淫的恶人,耶和华的审判与刑罚必要临到他们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