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廿二课 圣经与释经(现代的释经进路)

一、自由派释经法

自由派释经法是受自由主义的神学观念影响。自由主义神学的重要特点在于观点的多样化,这也令要确切界定何为基督教的自由主义变得十分困难,但自由派神学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相信人的理性,并否认圣经中的神迹奇事。以下是自由派释经法的特征。

1. 圣经研究是借着人的理性来工作,圣经研究应该通过学术和科学方法来进行:

自由派释经学者认为圣经只是一本书,应该以学术方法来研究,圣经中凡是与此不相符的,都应当被弃绝。例子:

a. 神迹与科学相违背,应该弃绝;

b. 圣经中有些书卷似乎是拼凑起来的,所以应该把这些经文的次序重新安排;

c. 经文如果含义不明,就可以增删。英文圣经《修正标准译本》(RSV)里面的旧约部份,就常常发现这些情况。

2. 拒绝接受一切形式的圣灵感动,或是圣灵默示:

他们认为所谓圣灵感动,就是在人里面激发宗教经验的能力;而启示就是人里面对宗教的洞察力,或是人对宗教真理的发现。一切都是从人的宗教经验出发。

3. 把超自然定义为超越物质秩序之上的事,或是超越单纯的自然程序之上的事:

祷告、永恒、神迹都属于超自然,不能接受;它们只是当时的民间传说、神话,或是诗歌形式的描述。

4. 将进化论的观念应用在圣经的解释上:

把圣经里伦理和宗教上一些原始的、粗糙的资料,归属于早期的部份;把比较进步高超的内容,归属于晚期的部份。例如先知书的思想是比较早期的,律法书中的思想是比较成熟和晚期的。因此,他们认为可以重新编排圣经的书卷和内容。他们又认为新约是当时的基督徒群体为属灵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所以福音书记载的不是耶稣的生活,而是要反映早期教会的生活;也就是说,从有关耶稣个人的描述,反映出整个群体的信仰需要。

5. 释经受到哲学思潮的影响:

a. 康德认为宗教的主要内容是伦理或道德意志上的,因此圣经中凡与伦理无关的,他都丢弃。有自由派释经者把这个方法用在圣经上,例如美国总统杰弗逊(Thomas Jefferson)就出版过一本圣经,保留圣经中的伦理道德部份,而丢弃神学教导和神迹的部份。

b. 黑格尔认为事物演进是通过正论、反论和综合3个阶段。有自由派释经者把此理论应用在圣经的解释上,例如把圣经中保罗和彼得之间的斗争,理解为事物的正面和反面,而这些矛盾就在路加的记述上面得到了综合。

6. 小结:

自由派释经者把圣经看为普通的书,把神圣部份、神迹和神启示的部份,通通丢弃。这种高举理性的释经方法,我们要小心避免。更要小心的是,有时自由派释经者会部份地在释经工作上采用自由派的释经内容和释经方法,所以我们需要小心分辨。

二、新正统派释经法

A. 简介

1. 20世纪德国神学家巴特(Karl Barth)所创。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巴特出版了《罗马书注释》,用了全新的神学方法来解释圣经。

2. 巴特强调神与人全然不同。他认为当时的神学方法必须改革,用从上而来的神学,取代从下而上、以人为本的神学方法,并以此方法来释经。

3. 巴特强调圣经的真理不是由普世人类的经验或理性所能建立的,必须顺服接受这是神的启示。巴特的神学也被称为辩证神学危机神学。巴特的神学与自由主义截然不同,他致力恢复改教家的观点,回复信仰的正统,所以称为新正统派神学,而这派的释经法称为新正统派释经法。

B. 新正统派释经方法的特征

1. 启示的原则

a. 启示只能在神说话的时候发生,只有神能为自己说话,神说话时就是神亲自临在。神的话就是神亲自临在人的意识中,这种话语的客观形态就是耶稣基督。耶稣是神亲自临在于恩典和怜悯中。当神藉耶稣向人说话,而人有所回应,就是启示了。

b. 圣经并不是直接的启示,只是启示的纪录和见证,更不是神直接的话语,圣经并非没有错误。反过来说,虽然人可以经验到启示,但却没法把启示纯正地传达出来。因此,圣经无法成为神直接的启示,无法纯正地传达这个启示,因为圣经是需要经过人手写下来来传达的。

c. 人需要在圣经字面的背后寻找神的话语。正统派的人认为圣经的字面意义等同于神的话语;而新正统派释经者则从圣经的字面意义,挖掘出神话语的原始意思,因为新正统派释经者认为,圣经的字面字句是会有错误的。

2. 基督论的原则

a. 认为道就是耶稣基督,而神赐给人的话语就是道,所以只有见证耶稣的经文才对信仰有约束力,只有通过耶稣才能有正确的释经。而教义只有在与耶稣相关联的情况下才能被正确理解,因为神的话语是,耶稣也是

b. 主张除非以基督为目标,否则任何道理都不能称为基督教的道理。一些观念如创造、罪恶,不能直接从旧约来了解,只有在耶稣里,才能了解什么叫做被造之物,什么是创世记中的创造,什么是罪。

3. 神话的原则

a. 用神话的方法作为媒介,慎重地解释圣经的观念,例如创造、人的被造、人的堕落和基督再来,与正统派释经者按字义解释不同。

b. 认为神话是传达神学观念的一种方式,表达人在历史外表之下所存在的宗教真理。比方创造,创1章不是要诉说神如何创造世界,而是表达人是受造的,而且科学研究是有限制的。创造的真正意义是,科学在解释宇宙现象时是有极限的,过了这极限,就必须用另一个层次的真理去解释了,而神话就恰恰能表达出这样的终极真理。

c. 道成肉身和十字架也是神话。要解决人类罪债的问题,不能在人的历史层面中解决,而是要通过神恩典的行动才能获得,而神话就是媒介,告诉我们这个真理。神话在这里的内容是:神成为人、耶稣死了、复活、升天。

d. 神话是慎重而有意义的,是表达超越的宗教真理的方法,而不是异教徒的神话或古代传统的神话。

4. 存在的原则:

这是在释经时的一种态度。新正统派释经者认为圣经是关于存在、生命、完美的生命、神的书。若要在这个层次上理解圣经,人必须以存在的态度来读经、解释圣经,以存在的态度读经,圣经对读者来说就成为神的话。

三、布特曼去神话化的释经法

德国学者布特曼(Rudolf Bultmann)最关心的是,如何让现代思想能够接受合乎圣经的基督信仰。

1. 方法是用存在的角度来解释新约。他认为新约这个古老的文件是神向人说的话,并且呼召人做出信心的回应。人只有在回应神的启示时,才能认识神,而这启示来自神的话,即是圣经。布特曼是新约学者,他的释经理论主要来自对新约的解释。他用人类的存在处境来诠释圣经,认为现代人的存在处境的特色是焦虑和绝望。

2. 圣经真正的内容并不是它说了些什么(what),而是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that)。因此,把圣经的神话与借着神话要传达的实存意义加以区分。

3. 把这些神话性质除去、拿走,因为现代人是不能接受神话的,这样圣经的真正意义才能显露出来。因此布特曼的释经方法又叫去神话化释经法

4. 去神话化不是指删除、丢弃神话,而是通过解释,将隐含在神话中的真正意义解释出来。例子:布特曼认为新约记载的童贞女怀孕生子和复活都是神话,神话的背后要显露的是十字架、救恩的福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