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课 新约正典

一、新约正典的形成

1. 初期教会除了尊重旧约,渐渐也把耶稣的口述教导、使徒的见证,并使徒的口述遗训和着作编辑成为新约圣经。

2. 早期基督徒认为,耶稣是希伯来圣经的应验权威的解释者,也认为论述耶稣的事迹和传讲福音十分重要,便把耶稣的事迹和信息记载下来,并视之与旧约书卷有同等地位。这些记载有些后来成为了新约正典。

3. 2世纪的教父书信和讲章中,引用了不少新约圣经的经文,显示出教父对新约内容的重视。

4. 马吉安(Marcion

a. 马吉安所带领的异端在2世纪中业出现,导致教会领袖正式公开讨论新约圣经正典。

b. 他断然否定旧约的权威,并且认为旧约所描述的神是个极度严苛的神,没有人情味,近乎残暴不仁。

c. 马吉安只承认路加福音和10封保罗书信(加、林前、林后、罗、帖前、帖后、弗、西、腓、门)是新约圣经,认为只有这些书卷才能反映出良善和怜悯的神。

d. 他相信耶稣与旧约的神是相互对立的。在基督教的着作中,任何带有犹太教成分的内容,都要删除。

5. 诺斯底主义

a. 这类作品的出现,也促使教会觉得必须尽快清晰地确立信仰的基础。

b. “诺斯底是希腊文gnosis音译,指奥秘的知识。这是个复杂的二元论宗教运动,始于希腊罗马时期的哲学思潮,在2世纪以后,诺斯底主义混杂于犹太教和基督教思想中。

c. 1945年在埃及南部小镇拿戈玛第(Nag Hammadi)发现了古代蒲草纸抄本《拿戈玛第文献》(Nag Hammadi Library)。

6. 教会所遭受来自政府的逼迫也日益严重,在内忧外患下,基督徒要急切确定什么是他们需要维护的神圣典籍。

二、新约正典成形的重要时序

1. 现存最早一份初期教会新约正典书目表,是2世纪的《穆拉多利经目》(Muratorian Canon),共85行,以拉丁文写成,当中包括四福音、徒、保罗的13封书信、约翰书信两卷、犹、启,共22卷书。

2. 2世纪中叶,爱任纽(Irenaeus)在他的着作中也认同一份类似的书目,但这份书目多了彼前。

3. 3世纪初,俄利根(Origen)在《穆拉多利经目》再加上几卷有争议性的书卷,包括:来、雅、彼后、约叁等。

4. 当时的教父对新约书卷的接纳并不一致,如优西比乌接纳希伯来书,但不接纳启示录,而俄利根则怀疑希伯来书是否保罗的作品。

5. 公元363年,亚他拿修(Athanasius)接纳新约的27卷书,这是已知最早的持这看法的基督教教会领袖。亚他拿修的观点随后在希坡的大公会议(393年)和迦太基大公会议(397年)中得到确认。

6. 一直到现在,一般基督教会都是以27卷书为新约正典。

三、成为新约正典的准则

1. 使徒性或使徒权威:由使徒亲自撰写,或是使徒见证了书卷中所写的内容,或是由使徒的同工所撰写。太、约、约翰书信、启和彼得书信的作者是十二使徒之一,其他书卷的作者包括被认为是使徒的保罗,或是与使徒相熟的路加和马可,或是与耶稣有亲密关系的雅各和犹大(耶稣的弟弟)。

2. 正统性:书卷符合信仰的规条,并与基督教的基本传统(教会承认的信仰准则)相符合。

3. 大公性:普世性。初期教会的教父认为,教会是普世的团体,承认同一信仰,奉行同一洗礼,负有同一使命,尊崇同一位元首耶稣基督。正典的书卷必须被证明是对教会和信徒有益,且被大部份教会所使用及接纳。

四、新约正典的内容

A. 福音书

1. 太、可、路、约4卷。福音是好消息之意,指神给人的好消息。根据四福音的描述,基督教的根源是始于耶稣基督。

2. 太、可、路在内容与结构上有不少相似的地方,称为共观福音或符类福音。但它们也有不同的内容和编排。

a. 两源说:指来源,两源说认为共观福音的来源是马可福音和Q底本。Q底本指一份口述资料,或称为口述传统,是太和路共有而可没有的内容,但Q底本现今已不存在。两源说认为最早成书的是可,太和路都以可和Q底本为根据。

b. 四源说:认为共观福音背后有4个独立的早期文献作为来源,就是M底本(太的底本)、马可福音、Q底本和L底本(路的底本)。

太:资料来源是M底本、可、Q底本;

路:资料来源是可、Q底本、L底本。

3. 约翰福音的内容及编排方式与共观福音相当不同,成书日期也是最后,约在1世纪末。

B. 使徒行传

传统认为路和徒都是路加医生于1世纪中叶所写,但因四福音作为一组,路与徒便被隔开了。

C. 保罗书信

1. 保罗写了大量书信,新约的保罗书信共13卷:罗、林前、林后、加、弗、腓、西、帖前、帖后、提前、提后、多、门。

2. 可以分为两类:罗-帖后是写给教会的,而提前-门是写给个人的。

3. 监狱书信:腓、弗、西、门4卷,因为相传是保罗在监狱中写的。

4. 教牧书信:提前、提后、多3卷,因为内容是处理教牧问题。

5. 写作时间:约于4865年之间,帖前是最早写成的,提后最迟。

6. 有学者认为不是13卷保罗书信都是保罗所写的,只有罗、林前、林后和加是确定为保罗所写。我们要认清一点,就是保罗有时是由书记为他代笔的(参罗1622)。由他人代笔书写的保罗书信,作者其实也是保罗。

D. 希伯来书

希伯来书以上佳的希腊文写成,但作者、收信人均不详。

E. 大公书信或普通书信

1. 7卷:雅、彼前、彼后、约壹、约贰、约叁、犹。

2. 以作者命名。

3. 称为大公书信,因大公传阅的含意,而这些书信的对象是当时的一般教会。

F. 启示录

作者是使徒约翰。启示录属于天启文学,是公元前2世纪在犹太人中间流行的宗教文学体裁,运用高度象征性的语言,带出末世性的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