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课 旧约正典

一、何谓正典

1. 基督教以正典形容圣经,承认圣经是神圣的典籍,是教会公认的信仰与行为标准。

2. “正典canon)一词来自希腊文kanon,意思是木匠量度东西用的棒或竿,后来也用作量度非物质的东西,指标准或用来量度东西的规范。例如:

a. 亚里士多德称正直的好人作道德正典

b. 依壁鸠鲁(Epicurus,公元前341270)认为逻辑是正典

c. 1世纪犹太哲学家斐罗称正典为法律。

3. “正典一词也在新约加616出现:凡照此理而行的原文是正典,保罗以此表达正典就是道理,是一个可以依循的标准。

4. 圣经具有神圣的地位,是基督徒信仰和行为的基本准则。圣经的正典地位源于它是神的特殊启示,具独特地位。特殊启示指神借着先知、圣经、甚至异象和梦境,最终透过耶稣基督的道成肉身,让人认识神,领受福音,得着永恒的救恩。

5. 早期基督徒用的是旧约圣经,因此当新约提到圣经的时候,是指旧约。而新约书卷在成书之后,经过了几个世纪的察验,才最终被确认为神圣典籍。

二、旧约正典

1. 旧约圣经始于创世记,完结于公元前5世纪犹太人散居于波斯帝国的事迹。犹太人接纳旧约为神圣典籍,因为它们是神的默示。

2. 在公元前65世纪期间,即文士以斯拉时期(或说在撒玛利亚人从以色列分裂出来的时候),摩西五经在犹太人当中已经被确立为神圣典籍,也得到撒玛利亚人的接纳(但撒玛利亚人却只接纳摩西五经为神圣典籍)。

3. 至于其他书卷,虽然难以确定接纳为神圣典籍的时期,但大约在公元前200年左右,旧约圣经已被确认为权威的作品。

三、犹太教希伯来圣经正典

1. 公元前6世纪犹太人被掳,约70年后回归耶路撒冷,这些回归了的和散居各地的犹太人组成了犹太教的信仰群体。犹太教尊崇旧约圣经,称它为《塔纳赫》(Tanak,严格的写法是TaNaKhTaNaK)。《塔纳赫》一名是由律法书(Torah)、先知书(Neviim)和着作(Ketuvim,或译圣卷3个希伯来文词语拼合而成,代表犹太教圣经。近代非犹太教学者则大多称之为希伯来圣经。

2. 《塔纳赫》有神圣地位,公元1世纪建立的基督教也完全确认旧约的正典地位和权威。但基督教也认为当代教会的一些典籍同样有神圣的权威,称这些典籍为新约

3. 基督教和犹太教都承认希伯来圣经(即旧约39个书卷)的神圣权威,是圣经正典。这些书卷原本是在不同时间和地方撰写和保存的,其中有些书卷在早期被放置在约柜中(参申312526)。到了大约公元前400年,被掳后的先知写成了最后期的先知书,之后约在公元前43世纪,旧约正典就完成了。

四、基督教旧约圣经的编排方式

基督教旧约圣经的编排方式是源自希腊文《七十士译本》和拉丁文《武加大译本》,分为4类:

1. 五经:创、出、利、民、申,也称为律法书,一般称为摩西五经。

2. 历史书:书-斯的12卷书,以历史叙事文体写成,叙述公元前14-公元前5世纪之间的犹太人历史。

3. 诗歌智慧书:伯-歌的5卷书。

a. 诗、歌:诗歌体,部份诗篇(如诗173篇)属智慧文学;

b. 伯、箴、传:具智慧文学特色。

4. 先知书:由赛-玛的17卷书。

a. 大先知书:赛、耶、哀、结、但;

b. 小先知书:何-玛的12卷。

在这17卷先知书中,但和哀的写作方式与赛、耶、结不同,因此犹太教圣经把它们放在不同的类别。的分类主要是指经卷的长度,不是指它的内容或重要性。圣经中的每卷书都是重要的。

五、犹太教希伯来圣经的编排方式

希伯来圣经与基督教旧约圣经在内容上是一样的,但分类方式和排列次序却不同。

A. 分类方式:犹太人把希伯来圣经分为3个类

1. 律法书(Torah,音译“妥拉”):摩西五经。妥拉含教导及训示之意。妥拉也可指整部旧约圣经,甚至延伸至所有犹太教作品。

2. 先知书(Nebiim:由4卷前先知书和4卷后先知书组成。

a. 前先知书:书、士、撒、王(撒和王都是一卷,没分上下)。

b. 后先知书:赛、耶、结、小先知书(何-玛12卷组成的一卷)。

犹太人把基督教视为历史书的书卷归入先知书的类别中,以较广义的角度看待先知,视之为道德和律法的认可教师。

3. 着作或圣卷(Ketuvim:律法书与先知书以外的其他11卷,包括伯、诗、箴、得、歌、传、哀、斯、但、拉-尼(拉和尼被编为一卷)、代(一卷,没分上下)。

a. 诗歌:伯、诗、箴。

b. 五小卷:得、歌、传、哀、斯,是犹太人节期时在会堂中诵读的:

歌:逾越节的安息日

得:五旬节

哀:亚布月初九,记念历史上的悲惨事件

传:住棚节

斯:普珥日 

c. 历史:但、拉-尼、代。历代志是希伯来圣经的最后一卷,重述了大卫王的统治和犹大国的历史,直至犹大亡国,书中最后提到波斯王居鲁士下今重建耶路撒冷的圣殿,以有盼望的未来作为结语。

B. 排列次序

有时是按时序,有时是按主题,很难一概而论。一般来说,次序是:五经、书、士、撒、王、赛、耶、结、小先知书、诗、伯、箴、得、歌、传、哀、斯、但、拉-尼、代。

六、旧约正典的确立

1. 在新约时代,犹太人基本上已确认律法书和先知书的正典范围,但对于着作(或圣卷)的组成却不大确定。路2444提过类似以上希伯来圣经的三分法:摩西的律法、先知的书和诗篇上所记的,暗示耶稣(和路加)都认同律法书、先知书和诗篇的重要性。

2. 1世纪犹太哲学家斐罗在《论沉思的生活》一书中说:单单研究律法、那些神透过先知所传的话、诗歌和诗篇,以及各样理性的研究,我们就可以在知识和敬虔上达至完全。斐罗认为律法、先知所传的话、和诗篇就是神的话的核心。

3. 公元前2世纪犹太智慧文学《便西拉智训》的序言3次提到律法、先知书和其他着作,所指的就是旧约正典。

4. 在基督教时代之前,希伯来圣经已经被犹太人翻译为希腊文的《七十士译本》,它是1世纪基督徒主要阅读的圣经版本。现今中、英文圣经的旧约书卷次序(先知书与着作的书卷相互交迭),便是根据这个译本。

5. 有学者认为现今已确立的旧约正典书目范围,是大约公元90年在雅麦尼亚(Jamnia)举行的犹太会议后才确立的。但这说法未有足够证据支持,我们可以相信,旧约在写成最后一卷书之后,已被确定神圣典籍的范围。

犹太人和基督徒在早期已对旧约圣经表现出相当的尊重,而这份尊重,也应成为基督徒看待旧约圣经的基本态度。犹太教的许多条例,虽然在基督教群体内被新约的教导所取代,但新旧约圣经作为一个整体,仍然具有启示的权威,而它的信息是由新约所完成的,新约、旧约圣经组成了神启示的完全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