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三课 教牧导引活在圣灵中(加6110

 

一、互相扶持(加6:1–5)

A. 加6:1

1. 这节经文的开首没有连接词连系上文,但内容和上面两节有逻辑关系:保罗劝导信徒要倚靠圣灵,具体来说就是不要骄傲自满、彼此挑战、互相妒忌;相反,信徒作为属灵的人,如果遇到弟兄或姊妹跌倒,就当帮助他们回转。

2. 弟兄们─保罗再次这样称呼加拉太信徒,提醒他们是同一个教会的成员,彼此有当尽的责任。

3. 有人─教会的成员,而不是任何人。

4. 被过犯所胜─信徒当以圣灵为生活的准则,但有人就是在这个准则中跌倒。即便不是蓄意犯罪,也不能免去他的罪过。保罗没有明说“过犯”是指什么罪。他的关注不在过犯的性质,而是在挽回的过程中对犯罪弟兄所持的正确态度。

5. 你们属灵的人─保罗这样称呼加拉太信徒,因为他们都领受了圣灵。在这个基础上,保罗呼吁他们要显出跟这个事实相符的属灵态度。

6. 挽回过来─意思是作出矫正。

7. 温柔─这是圣灵的果子。以温柔的心把犯罪的弟兄挽回过来,是以圣灵为依归、随从圣灵引导的表现。

8. 当自己小心─在挽回犯罪的弟兄时,信徒也要注意自己。挽回犯罪的弟兄是教会整体的责任,但是每个信徒都必须密切地留意自己,恐怕自己也被引诱犯罪。在挽回的过程中,属灵的人也可能受到引诱而陷入和犯罪者相同的罪之中,所以必须提高警觉。

 

B. 加6:2

1. 重担要互相担当─属灵的人不但要存着温柔的心挽回陷于罪中的弟兄,还要担当彼此的重担。“重担”不单指上一节提到的挽回犯罪的人,因为加6:2下也提到“基督的律法”。最自然的理解,“重担”指身体、道德和灵性方面的困难,也就是个人难以独力承担的担子。属灵的人见到有人受着这种担子的压力时,要乐意和对方分担,帮助他们在重担之下仍然可以站稳不跌倒。互相担当重担,是家庭成员的特征。

2. 完全了─成全了或满足了。

3. 基督的律法─这是保罗针对“摩西的律法”而制造出来的相反词。如果加拉太信徒要遵守律法,就要确保所遵守的不是“摩西的律法”,而是“基督的律法”。基督已取代摩西律法,不但作为称义的方法,也作为基督徒生活的行为准则。“基督的律法”就是以基督作为爱的典范。信徒互相担当重担就是以爱心互相服侍,因此可以说是遵守了基督的律法,满足了基督对信徒的要求。

 

C. 加6:3

《和修版》的翻译比较容易明白:“人若没有什么了不起,还自以为了不起的,就是自欺。”保罗没有解释为什么说有人自以为了不起。本节经文只是笼统及约略地支持上一节。保罗的意思是自以为了不起的人不能分担别人的重担,因为他们以为自己没有什么软弱过失,就不会同情别人,也不认为要关心别人的重担。相反,觉得自己软弱的人,就能够以温柔和谦卑的心来分担别人的重担,包括挽回在罪中的弟兄。

 

D. 加6:4

1. 各人应当察验自己的行为─针对上一节所说人会自以为了不起,保罗提出防范的对策:每个人都应该常常检视自己的所作所为,尤其是道德方面的品行和属灵素质。

2. 他所夸的就专在自己,不在别人─如果自我评估的结果是正面的,那么这人所夸耀的理由,就只是关于他自己而不是别人。换言之,他所夸耀的根据或引以为荣的地方,应该只是自己的好行为,而不是把自己以为有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来比较,从而夸耀自己的优胜。例:自以为了不起的人会把自己跟陷在罪中的弟兄相比,从而夸耀自己的强处。这样,他引以为荣的就是在于别人,特别是别人的软弱。保罗却强调,如果要夸耀,所夸耀的只能关于自己,而不是把别人比下去。

 

E. 加6:5

1. “因为”一词表示这节跟上文有逻辑关系,是上一节“各人应当察验自己的行为”的理据: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对神负责。

2. 加6:2说“你们各人的重担要互相担当”,这里却说“各人必担当自己的担子”,两者似乎有矛盾。根据上文下理,加6:2的“重担”指困难或难于解决的事;信徒若遇到这些事,大家要互相帮助,互相担当重担。但是在本节,“担子”却是指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所以每个人都要各自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由于“重担”和“担子”是指不同的事,所以承担的方法也不同。

 

二、行善不懈(加6:6–10)

A. 加6:6

1. 保罗的劝勉转向另一个方向,就是如何看待传道人。经文提及两种人:在道理上受教的,以及教师、传道人等施教的人。而教导的内容就是“道理”,也就是正确的信息、正确的福音。

2. 受教的人当在生活和物质的需要上供给施教的人。这和耶稣在太10:10的教导一样。传福音的人有权靠福音养生,尽管保罗本身没有常常使用这个权利。施教的人在教导和准备工作上要花费许多时间,所以教会应当在物质上给予供应。

3. 保罗突然提到要供应传道人,很可能是为加6:2所说“各人的重担要互相担当”提供一个实践性的例子。信徒要对传道人的生计有所担当。

 

B. 加6:7

1. 在加6:7–10,保罗再次把劝勉扩大到情欲和圣灵的对比。

2. 不要自欺─这是一个引入注意的命令,就是要读者留心以下的话,有“不要弄错”的意思。

3. 神是轻慢不得的─不要以轻蔑的态度看待神和神的定律。

4. 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这就是人不得轻蔑的定律。保罗用这句农业谚语支持上一句“神是轻慢不得的”。任何人都不能忽视这个表明神公正不变的原则:人种了什么,就有什么回报。

 

C. 加6:8

1. 因为─原文句首有这个词,所以这句把上面的农业谚语应用到情欲与圣灵的对比,从而支持加6:7“不要自欺”的警告。照着人种什么就收什么的定律,为情欲撒种的必从情欲收成败坏,为圣灵撒种的必从圣灵收成永生。这是警告也是应许。

2. 顺着情欲撒种─不属于基督之人的生活方式,所过的是以自己为中心的生活。

3. 从情欲收败坏─这是情欲所结的果子。为满足情欲而活,必带来败坏。

4. 顺着圣灵撒种─为要得着圣灵的喜悦而撒种,就是为满足圣灵的愿望而活,也就是加5:16所说的“顺着圣灵而行”。

5. 这里情欲与圣灵的强烈对比,其实是加5:16–26的扼要重述,但是多了终末的指向。保罗看今天的生命为撒种期,末日就是收割期。今天怎样撒种,末日就有怎样的收成和终局,完全取决于人现在为圣灵还是情欲撒种。向圣灵撒种的,就从圣灵收获永远的生命,这是个强有力的应许。

 

D. 加6:9

1. 所以─原文句首有这个词,显示这节和上文有因果关系。

2. 丧志─原文是厌烦、疲倦、灰心之意。信徒顺从圣灵生活就可以收成永生(加6:7–8),所以我们行善不要灰心。

3. 行善─一切在道德上美善的事,如圣灵的果子。

4. 到了时候就要收成─这是行善不灰心的动机。

5. 不灰心─坚持不懈,不会在收成来到之前就半途而废,所以是得着收成的必要条件。

 

E. 加6:10

1. 所以─以这个推理词开始,带出结论:要把握机会向众人行善。

2. 向众人行善─对人做有美德的事,不论是属灵还是物质上的。这样的“行善”是圣灵的果子“良善”的具体彰显。

3. 向信徒一家的人更当这样─对在信仰上同属一家的人,更当如此行善。保罗这样叮嘱信徒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当时他们生存在异教的氛围,如果教会不能照顾自己的成员,就会失去见证。

4. 本节是保罗对加拉太信徒在实践上劝勉的结束。对于如何行善,他没有提供清晰的指引,只是提出笼统的劝勉、基本的伦理指示。保罗似乎故意这样做,为要让加拉太信徒思想当如何把“顺着圣灵撒种”和“向众人行善”的大原则实行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