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事工:同性恋II
目录
第一课 我是谁?
第二课 同性恋,有根可寻?
第三课 圣经与罪
第四课 孤单的出路
第五课 为何改变?改变什么?
第六课 解经大不同
参考书目
第一课 我是谁?
一、人的自我介绍
1. 自我介绍时,我们通常是从喜好、习惯谈起,例:喜欢游泳、习惯每天吃水果。有人喜欢以自己的职业来识别自己的身分,有人就用家庭责任,例:家庭主妇。有人会以个人经历或背景来介绍自己,例:“我是新移民”,“我是孤儿”。无论人怎样介绍自己,背后总是想让人认识他们的故事,藉此表达自己有些地方与人相同,有些却很不一样。留心听听这些介绍,就可以多了解他人。
2. 同性恋者不一定表露自己是“同志”的身分
a. 很多人说现在的世界不一样,开放了很多,和以前相比,同性恋者比较容易披露自己的身分,尤其是年轻人。但是,个人的文化背景、家庭背景、人生的阶段、场合的不同,对象的不同等,都会影响当事人是否愿意披露自己是同性恋者。有些人不一定让别人知道他们是同性恋者。
b. 有些过同性恋生活的人,会选择以“同志”的身分来表达自己。“同志”就是“同性恋者”,反映了他们的性倾向。当然,在国内“同志”这个称呼的意义大不相同,是对大众一个很普遍的称呼,不一定是说“同性恋者”。
二、从身分看与同性恋者相处要注意之处
A. 身分会凝聚或分散群体
1. 与人相处时,如果可以认识对方有什么身分、背景等,对彼此的交往会有很大帮助。一般来说,人与人认识没多久,都会很自然地交流,询问对方的工作、居住地点、在哪里读书等。这些资料,有助我们很快决定用什么方式和对方相处。
2. 一般群体是多元的,有时难免会出现小圈子。这是很自然的事,不一定是负面的。
例:a. 如果一个群体都是来自同一个机构,大家就容易有共同话题,容易合得来。在同一个场合碰上,往往喜欢坐在一起。这个群体有很强的凝聚力,因为大家都认识。
b. 如果大家都是当父母的,就会容易投契和热闹地聊起来。凝聚力也是强的。
c. 如果大家都是讲广东话的,聊天会很热闹,凝聚力也强。但如果有些讲普通话的朋友加入这个群体,就会出现变化。毕竟,讲广东话的人未必习惯和能够流利地用普通话聊天。因为身分、背景的不同,文化的不同,话题就不同。慢慢地讲广东话的就会形成一个圈子,讲普通话的又形成另一个圈子。这是挺自然的事,大家都不是故意的。因为群体是多元化的,各人有不同的身分、背景;基于身分的不同,群体的动力起了变化,凝聚力也分散。
B. 与同性恋者相处要留意的地方1. “性倾向”并不是谈话的主题。如果对方愿意谈论这题目,他自然就会跟我们说。与朋友交往、相处,不用太着急,自然就好。
2. 找出大家的共同点,例:是否同乡?在同一区工作?有什么共同兴趣?这会比较容易有身分认同,方便打开话题,作为相处的起点,然后就可以一步一步的深入。
3. 不要勉强改变对方。如果对方让我们知道他是同性恋者,这个身分是有代表性的。我们只要代入他的处境,就不难知道他到底想不想改变。如果他不想有什么改变,而我们常常劝他改变,易地而处,我们会有什么感受?如果我们期望对方改变,他就会觉得我们想他变成一个“直人”(异性恋者),放弃同性吸引的情欲,放弃同性伴侣,放弃看同志电影,离开同志群体的生活和朋友。这些都会牵动他的同志身分;对同志来说,这身分是生命中很重要的事。
4. 我们无疑希望对方改变,但必须问:“我希望见到的生命改变是怎样的?”施洗约翰说:“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太3:2)。“悔改”的意思是改变心思意念,包括痛绝以往的罪。耶稣是“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约1:29)福音呼唤人作出内心的改变(西3:5;可7:20-23;弗4:22-24)。生命改变是从心思意念开始,在无数不同的处境中作抉择。这不是一套治疗法或课程,而是漫长的争战。
三、同行须知
A. 接纳他
1. 与同性恋者同行的目标是建立生命,第一步是先建立关系,因此,接纳对方的生命十分重要。“接纳”当中必然有“爱”,这样对方就会感受到我们重视他的生命。我们可以不认同对方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却必须接纳他的生命。有些信徒担心,接纳就等如妥协了真理。但要知道,信仰是包含恩典与真理的,耶稣没有因为接纳你和我,而妥协了真理。每个基督徒都尝过神的恩典和真理的启迪;恩典与真理,缺一不可。然而,恩典与真理也必然构成张力,需要平衡。什么人都可以被神拯救。
2. 同性恋者不会随便向人透露自己生命中重要的事,总会带点紧张,不知道你是否接纳他。万一你不接纳他,他的性倾向披露了,失去很重要的隐私,同时也可能失去你这个朋友,就会是双重损失。我们应该先感谢他的信任,尝试了解他。
B. 不要露出失望的面容
你的好朋友向你出柜,可能你不能接受。这一刻,脑海中在消化对方给你的消息,但是,失望的面容却会使对方难以向你继续倾诉。
C. 不要生气
这点可能发生在父母身上,因为他们不能接受子女是同性恋者。生气不能改变什么,也对事情绝对没有帮助,更有可能杜绝日后继续沟通的机会。
D. 暂时放下道德劝告
在对方出柜的一刻,千万不要用圣经的真理责备他,或者滔滔不绝地劝告。要知道,如果对方是信徒,他必然知道圣经说什么。即便对方不是基督徒,他大概也会知道圣经的伦理道德。千万不要觉得,当时不说真理,就是没有尽基督徒的本分,没有做见证。这并不是处理信仰的时候,因为对方很需要我们聆听他的挣扎。
E. 不要把同性恋行为与其他罪行作比较
不要以为把同性恋行为与其他罪行作比较,会让对方感觉好一点。尽管在圣经中,同性恋行为经常与其他罪恶并排,但对方不一定跟你有同样的信仰;你这样做,反而会让他觉得你把他贬低,拿他跟一些不正当、很糟糕的人作比较。即使对方是信徒,也不用这样做,因为这个时候他需要的是聆听。应该等待时机成熟,才讨论信仰。
F. 不要马上建议对方见辅导员、心理学家等
这不是见专家的时候。这些建议,只会让对方觉得我们没有重视他这个人,只看他是个难题,要马上找专家去解决难题,并没有重视他整个人、他的心情和情绪等。作为对方的朋友、家人或父母,这个时刻要做的,就是去聆听他的心声和陪伴他。
G. 肯定双方的关系
向对方表示,无论么样,双方的关系是肯定的,不会因为他是同性恋者而改变。
H. 小结
在同行中,我们一定会碰上困难,也会有做得不足的地方,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没有一个划一的方法来与人同行。让我们在不足之中汲取经验,一定会越做越好。最重要,是要让对方感受到我们重视他的生命。
四、生命的改变
A. 见证分享
“我近年爱上远足。其乐趣在于见到山峦高低起伏,又可从顶峰俯视美景。
在信仰方面,我固然有自信满溢的时候,当下以为自己无惧一切情欲上的试探,已经紧守防线,就像一些已经登顶的行山者,满有征服高山之感。可是,更多时候,我需要面对自身的限制。远足时汗流浃背、双腿酸痛是等闲;最困难、捱不过的,是眼见延绵不断的山路,却不知何时能跨越。
我的信仰挣扎也是如此。心里渴求真理,但有时想起自己可能终生都要面对同性吸引带来的影响,少不免会感到疲累乏力,更会向主抱怨,为何自己的信仰路如此难走又不见尽头?
纵然面对困阻重重的信仰路,主耶稣却是最懂得我的软弱。神没有撤走我的同性性倾向,但让我知道他一直陪伴我应对试探,走过无力感。经历了逾10载的思想交战,经过了数之不尽的情绪低谷,我终于明白到同性性倾向只是生命的其中一部份,却无阻神对我的爱和教导,因此让我有勇气追求圣洁的生活。
记得牧者提及以色列人对高山有浓厚的感情。在诗121篇,诗人以‘我要向高山举目’,赞美神为帮助的来源。我也学习依靠神的恩典,翻越每个高山,满有力量地走主喜悦的路。”
B. 小结
大家听到这个已经信主的朋友的生命改变,她经历超过10年的思想交战。一个人的改变,无论所改变的是什么,都通过当事人的多番思考。这位朋友有很多很多的思考,也曾落入情绪低谷,同性性倾向改变不了。她说,“神没有撤走我的同性性倾向”,就是说她的改变,并不是性倾向方面的,而是她的眼光。眼光的改变,让她有属灵的勇气,学习依靠神的恩典,追求圣洁的生活。每个人的生命都有自己的选择。这个朋友的见证,让我们听到她选择这条路是多么的难,但因着她与神密切的关系,她可以依靠神赐给她的力量,走这条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