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身体与休息
一、退省韵律

二、身体
1.退与进
2.休息与出发
3.五官苏醒
4.情绪平复
三、忙碌中的退省韵律与艺术
1.退省的韵律带来更新
2.退省的空间要用心安排
3.都会生活的挑战与都市心灵需要
4.退省对都会基督徒的意义
5.“闭关”与“出关”的循环
四、安排退省空间的艺术
A.适当的时机
一些有悠久传统的灵修团体,往往会按照教会年历在四季中进行不同主题的退省,例如圣诞节、大斋期、复活节、圣灵降临节等。都会基督徒面对工作、教会与家庭,责任与要求都相对高且多,若能尽早安排来年度计画,比较容易沟通和得到支持。
B.舒适的环境
很多静修营地都具有接待客旅的精神,期待疲惫的天路客经过接待后,身心灵能重新得力,再踏上信心的旅程。近年来,港台一些营地的管理改善了不少,朴实而舒适的营舍越来越多,个人可按经济能力与喜好加以选择。
C.放松与照顾身体
先吃得饱,睡得饱,才能祷告得好。若没有充足的精神和体力,就不容易有清醒的头脑和心情与神相遇。在入营之始可以做些运动或散步,帮助肌肉放松,有助于心灵的平静。
D.运用周边设施
许多古老的修院都设有“苦路14站”的默想路径,帮助退省者跟着不同塑像默想基督言行。有些营地会有明阵/迷宫的设计,引导退省者反思灵性历程。对初学者而言,这些设施需要有人说明与引导,若能配合灵修导师的辅导,更能帮助寻道者有深度的自觉。
E.亲近大自然
许多静修营地座落在郊区或海边,大自然向默观者传颂神诸般能力与同在,透过观看神的创造进而敬拜宇宙的创造神。离开城市的高楼大厦与喧嚣,让清风拂面、耳听虫鸣,大自然帮助我们五官苏醒、心灵返璞归真。
F.善用辅助材料
有些大宗派常编辑一些灵修材料、每日祷文与简短赞美诗给会众使用。通过翻译的帮助,近年坊间更出现许多个人省察、成长反思的退省材料。建议初学者最好先和教会导师商讨后,再选择适合自己现阶段使用的辅助材料。
G.参与礼仪与敬拜
许多静修营地都为退省者预备晚祷的小型聚会,参与者可以跪下或站着,重复唱简单的诗歌,或按手祷告或圣餐,可使退省者透过礼仪与身体语言而经历神的同在,在独处中同时有群体的扶持。
H.灵修笔记
记录灵性的心路历程是许多灵修名着的由来,一些灵修大师写下他们与神的对话,记录神的带领与回应,引来历代的回响。退省心得记录可帮助退省者清楚看到自己成长的挣扎与历程,在自己的故事中见到神的同在。
I.接受灵程导师指引
在一些修道传统中,灵程指引导师(spiritual guide)是退省过程中不可缺的。其实,这些导师在退省者的灵性成长中更多时候是一种陪行者的角色,与退省者一起分辨神在退省者生命中的作为与带领,使退省者能够全然地回应神的呼召。
J.独处与退省
1.节奏
2.放手
五、生活的退省韵律
1.在耶稣忙碌的事奉中,常离开人群,独自一人向天父祷告。你可以回想一下: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是否有固定的退省习惯?你如何安排自己的退省?
2.建议你选个中午或黄昏,甚至选择一个周末,让自己有个独处空间。简单安排一个程序,先吃点健康的小食,听听大自然中许多的声音,也可以仔细看看身边的环境,在静默中来到神面前,休息一下,再与他谈谈天,最后写下心得或祷告,再以感恩的心回到日常生活。